“陆禾科技·UWB高精定位技术”织密智慧隧道安全网,开启施工管控新高度-企业新闻-新闻资讯-关于我们-苏州陆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陆禾科技·UWB高精定位技术”织密智慧隧道安全网,开启施工管控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5-10-21
   传统困境: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之殇
   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施工环境之复杂、作业条件之艰苦,远超一般工程项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隧道空间相对封闭,空气流通不畅,致使有害气体如甲烷、一氧化碳等容易积聚,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而且,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往往极为复杂,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频发,给施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
   技术破局:陆禾科技·UWB隧道精准定位系统登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超宽带(Ultra-Wideband,简称 UWB)技术应运而生,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曙光。UWB 技术是一种基于极窄的无线电脉冲进行通信和定位的技术 ,它通过发送和接收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来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测量信号在基站与标签之间的传播时间(ToF)或到达时间差(TDoA),进而精确计算出目标的位置信息。
   与常见的 GPS、WiFi 等定位技术相比,UWB 技术在隧道施工环境中具有显著的优势。GPS 技术虽然在室外开阔环境下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定位,但在隧道这种封闭空间内,由于卫星信号无法穿透厚厚的山体和隧道衬砌结构,导致定位功能失效。而 WiFi 定位技术主要依靠信号强度来进行定位,其定位精度通常在数米到十几米之间,在隧道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导致定位精度进一步下降,难以满足隧道施工对人员和设备精确定位的需求。
   UWB 技术则在抗干扰能力、精度和穿透性等方面表现出色。首先,UWB 信号采用纳秒级的窄脉冲进行传输,占用的带宽极宽,信号功率谱密度极低,这使得它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隧道内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有效避免了信号被其他设备干扰或淹没的问题。其次,UWB 技术的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远远高于 GPS 和 WiFi 定位技术,能够精确地确定施工人员和设备在隧道内的具体位置,为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再者,UWB 信号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混凝土、金属等障碍物,减少了定位盲区,确保在隧道内的各个角落都能实现精准定位。
   UWB 精准定位系统主要由定位基站、标签和服务器等部分组成。定位基站作为系统的基础设施,负责发射和接收 UWB 信号,通常被安装在隧道的顶部、墙壁等位置,以实现对隧道空间的全面覆盖。标签则是佩戴在施工人员身上或安装在施工设备上的小型设备,它能够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并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反馈给基站。服务器作为系统的核心,负责对基站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内置的定位算法,实时计算出标签的位置坐标,并将这些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在监控平台上,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指挥。
   多能守护:UWB 隧道高精定位系统核心功能
图片1.png
   (一)实时定位,掌控全局
   陆禾科技·UWB 隧道高精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对隧道内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实时定位,将其位置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在管理平台上。通过在隧道内合理布局定位基站,这些基站如同敏锐的感知触角,能够实时捕捉到佩戴标签的人员和设备发出的信号,并将其精确位置信息传输至服务器。管理人员只需登录管理平台,便能在电子地图上清晰地看到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具体位置,以及施工设备的实时动态,就像拥有了一双透视眼,将整个隧道施工场景尽收眼底。
在实际施工中,实时定位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大型隧道施工项目中,施工场地错综复杂,人员和设备众多。借助 UWB 系统的实时定位功能,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当需要进行某项特定施工操作时,能够迅速调配距离最近、技能匹配的施工人员前往作业地点,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通过实时监控设备位置,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设备之间以及设备与人员之间的碰撞事故。例如,当大型盾构机在作业过程中,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其周围人员和其他设备的位置,一旦发现有人员或设备进入危险距离范围,便立即发出预警,提醒相关人员注意避让,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
   (二)紧急求救,快速响应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获得救援,UWB定位系统的标签配备了一键求救功能。当施工人员遭遇突发状况,如隧道坍塌、有害气体泄漏、身体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时,只需按下标签上的求救按钮,系统便会迅速做出响应。
求救信号发出后,系统会立即自动锁定发出求救信号的标签位置,并在管理平台上以醒目的方式显示出来,同时向相关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发送通知信息。通知方式包括弹窗提示、短信提醒、语音播报等多种形式,确保救援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得知求救信息。系统还能联动隧道内的摄像头,自动切换至求救位置附近的摄像头画面,让救援人员在到达现场前就能初步了解现场情况,提前制定救援方案。
   在某隧道施工事故中,一名施工人员在隧道深处突然遭遇小型塌方,被部分掩埋。他迅速按下了 UWB 标签上的求救按钮,系统在短短几秒钟内就锁定了他的位置,并将求救信息发送给了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救援小组。救援人员根据系统提供的精确位置信息,快速携带救援设备赶赴现场,同时通过摄像头画面了解到被困人员的大致状况,为救援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最终,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使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这充分体现了 UWB 系统紧急求救功能对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三)轨迹回溯,有据可依
   UWB 系统具备强大的轨迹回溯功能,能够详细记录施工人员在隧道内的活动轨迹,并将这些数据进行长期存储。系统通过定位基站实时采集标签的位置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形成一条完整的行动轨迹数据链。
在事故调查过程中,轨迹回溯功能发挥着关键作用。当隧道内发生安全事故时,通过调取事故发生时间段内相关人员的轨迹数据,调查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事故发生前人员的行动路径、停留位置以及活动时间等信息,从而为分析事故原因提供重要线索。例如,在一次隧道内的火灾事故调查中,通过查看相关施工人员的轨迹回溯数据,发现事故发生前有人员在火灾发生区域附近长时间停留,且有违规动火作业的迹象,为确定事故原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轨迹回溯还可以用于作业流程分析,帮助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流程。通过分析施工人员的日常工作轨迹,找出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如是否存在不必要的往返路径、是否存在工作区域安排不合理导致的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调整,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电子围栏,风险预警
   在隧道施工中,存在一些危险区域,如爆破作业区、未支护的掌子面、高压设备区等,人员一旦误入这些区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UWB 系统的电子围栏功能可以有效地对这些危险区域进行管控。
通过在管理平台上设置虚拟的电子围栏边界,当佩戴标签的人员靠近或闯入这些危险区域时,系统会立即触发预警机制。预警方式包括标签发出声光警报,提醒误入人员尽快离开危险区域;同时,管理平台也会弹出报警窗口,并发送预警信息给相关管理人员的手机端或其他接收设备。管理人员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通过对讲机通知误入人员撤离,安排现场负责人前往处理等。
某隧道施工项目在应用 UWB 系统的电子围栏功能后,取得了显著的安全管理效果。据统计,在未使用电子围栏功能之前,由于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导致的安全隐患事件每月平均发生 5 - 6 起。而在启用电子围栏功能后,通过系统的实时预警和及时干预,此类安全隐患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每月发生率降低至 1 - 2 起,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风险,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智能考勤,科学管理
   在隧道施工管理中,考勤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UWB 精准定位系统实现了智能考勤功能,为施工单位提供了一种科学、高效的考勤管理方式。系统通过定位基站实时监测佩戴标签的施工人员进出隧道的时间信息,当人员进入或离开隧道时,系统自动识别并记录下相应的时间节点。
与传统的人工点名考勤方式相比,智能考勤具有诸多优势。传统人工点名考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容易出现漏报、错报等情况,同时还存在代打卡的现象,无法真实反映人员的出勤情况。而 UWB 系统的智能考勤功能则杜绝了这些问题,它能够准确记录每个人员的进出时间,自动生成详细的考勤报表,报表内容包括人员的出勤天数、迟到早退情况、工作时长等信息。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管理平台查看考勤报表,方便快捷地掌握人员的出勤情况,为工资结算、绩效考核等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公正性。
    高效部署:施工方的安心之选
图片2.png
   
   (一)安装:极简架构,轻松部署
图片3.png
   UWB 精准定位系统采用极简架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和复杂性,为施工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在隧道施工中,定位基站的安装过程简便快捷。施工人员只需在隧道壁上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进行安装即可,通常间隔约800米 。这种相对较大的安装间隔,减少了基站的安装数量,降低了安装工作量。同时,基站采用壁挂式或抱箍式等多种灵活的安装方式,可根据隧道壁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安装牢固且不影响隧道的正常结构。
   工人佩戴的标签设计精巧,轻便易携。标签可以方便地别在安全帽上,或者通过挂绳佩戴在胸前,不会对工人的正常作业造成任何负担。标签体积小巧,重量轻,采用低功耗设计,续航能力强,一次充电可满足数月的使用需求,减少了频繁更换电池或充电的麻烦。
   数据传输方面,系统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可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对于有光纤铺设条件的隧道,优先采用光纤传输数据,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能够确保定位数据的快速、准确传输,满足实时定位和监控的需求。在一些不便于铺设光纤的隧道区域,也可以使用无线网桥进行数据传输。无线网桥利用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安装方便,能够快速搭建起数据传输链路,实现基站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
   (二)施工:无感作业,互不干扰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影响正常施工进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UWB 精准定位系统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其基站可随二衬台车同步推进安装,实现了无感作业,与正常施工互不干扰。
   二衬台车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的关键设备,在隧道施工中,它沿着隧道轴向移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UWB 定位基站可以巧妙地安装在二衬台车上,随着二衬台车的移动而同步推进。在二衬台车移动到新的施工位置时,施工人员只需简单地对基站进行固定和调试,即可使其正常工作。这种安装方式避免了为安装定位系统而单独停工的情况,确保了隧道施工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在某山区隧道施工项目中,该隧道长度超过 5 公里,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在引入 UWB 精准定位系统后,通过将定位基站安装在二衬台车上,实现了系统的快速部署。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定位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与隧道的正常施工同步进行,没有因为安装定位系统而耽误一天的施工进度。施工人员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快速适应新的定位系统,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也确保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维护:智能巡检,后顾无忧
   陆禾科技·UWB 隧道精准定位系统具备智能巡检功能,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后期维护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施工方无需为设备的维护问题而担忧。系统通过内置的智能监测模块,能够自动实时监测设备的电量、信号强度等关键参数。定位基站和标签设备都配备了电量监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会定期将电量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当设备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时,系统会立即在管理平台上发出电量低的预警信息,提醒维护人员及时更换电池或进行充电,确保设备不会因为电量不足而影响正常工作。
   在信号强度监测方面,系统通过分析基站与标签之间的信号传输情况,实时掌握信号强度的变化。一旦发现信号强度异常,如信号减弱或中断,系统会迅速进行故障诊断,判断是由于设备故障、信号干扰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如果是设备故障,系统会准确识别出故障设备的位置和类型,并在管理平台上显示详细的故障信息,包括故障代码、故障描述等。维护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快速制定维修方案,携带相应的维修工具和备件前往现场进行维修,大大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
   由于系统具备智能巡检和故障预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避免了设备故障对施工安全管理造成的影响。这不仅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巡检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还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与传统的人工定期巡检方式相比,智能巡检大大提高了维护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了 UWB 精准定位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持续可靠的支持。
   展望未来:智慧隧道新蓝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UWB 精准定位系统在隧道施工安全管控中的应用只是智慧隧道建设的一个开端。未来,UWB 技术有望与 5G、AI、BIM 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为智慧隧道的发展绘制出更加宏伟的蓝图。
   UWB 与 5G 的融合,将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精准的定位。5G 网络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延迟的特点,能够为 UWB 定位数据的传输提供更快速、稳定的通道。在隧道施工中,5G+UWB 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人员和设备的超高清视频实时监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画面清晰地看到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且,5G 的低延迟特性能够确保定位数据的实时性,使得系统的预警响应更加迅速,进一步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例如,在隧道突发紧急情况时,5G 网络可以快速将 UWB 定位系统获取的人员位置信息和现场视频画面传输至指挥中心,为救援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大大提高救援效率。
   AI 技术与 UWB 定位系统的结合,将为隧道施工安全管控带来更强大的风险预测和智能决策能力。通过对 UWB 定位系统采集的大量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位置数据、运动轨迹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施工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AI 算法可以预测潜在的安全风险。AI 可以根据人员的行动轨迹和停留时间,分析出哪些区域可能存在人员聚集风险,哪些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可能存在异常,从而提前发出预警,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AI 还可以根据实时的施工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为管理人员提供智能决策建议,如优化施工流程、合理调配资源等,帮助施工单位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基于 BIM 技术的 UWB 定位应用,将构建更加直观、全面的隧道施工管理平台。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能够创建出隧道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包含了隧道的结构、设备、管线等详细信息。将 UWB 定位系统与 BIM 模型相结合,管理人员可以在三维模型上实时查看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位置,更加直观地了解施工进度和现场情况。当发生安全事故时,救援人员可以通过 BIM 模型快速了解隧道的内部结构和布局,结合 UWB 定位信息,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提高救援的成功率。而且,BIM 模型还可以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为隧道施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创新应用,智慧隧道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智慧隧道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通道,更是一个高度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的工程综合体。在智慧隧道中,施工人员和设备的管理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将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施工效率将大幅提升,工程质量将得到更可靠的保障。
   持续创新和技术应用是推动隧道施工行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应积极关注和探索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和完善智慧隧道建设方案,为隧道施工安全管控和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智慧隧道为人们的出行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服务。